2018上海高考作文(18年沪高考作文题目)

2025-02-07 15:58:47

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围绕“被需要”这一主题,引发了考生对于个人价值、社会责任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入思考。以下是对该主题的详细分析:
一、引言 2018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以“被需要”为核心,探讨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与心理需求。这一主题触及了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——渴望通过他人的需要来确认自身的价值。这种心态不仅反映了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特征,也揭示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。 二、“被需要”心态的普遍性
1.社会心理学的视角: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“被需要”的心态是人类寻求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的一种表现。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某个群体或社会的一部分,通过帮助他人或满足他人的需求来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。
2.文化背景的影响:在中华文化中,儒家思想强调“仁爱”与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,这种文化背景使得“被需要”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心理需求,更是一种社会道德责任的体现。因此,在中国社会中,个体往往更加重视通过奉献和服务来实现自我价值。
3.现代社会的演变:“被需要”的心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人们对“被需要”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和社区层面,而是扩展到了职场竞争和个人成长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志愿服务、慈善活动等成为现代人表达“被需要”愿望的新途径。
三、“被需要”心态的双重性
1.积极影响:“被需要”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,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。当一个人感到自己对他人有用时,他更有可能发挥出更大的能力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同时,这种心态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,增强社会的凝聚力。
2.消极影响:“被需要”也可能带来压力和焦虑。如果个体过分追求“被需要”,可能会导致自我价值的扭曲,甚至产生依赖性。此外,当“被需要”成为一种负担时,个体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,影响到身心健康。
四、如何理性对待“被需要”
1.自我认知的重要性:理性对待“被需要”首先要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之上。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是否被他人需要,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。通过不断提升自我,完善自我,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他人和社会。
2.平衡给予与接受:在关注他人需求的同时,也要学会照顾自己的需求。只有当个体能够在给予和接受之间找到平衡点时,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。
3.培养健康的社交观:建立健康的社交观念是理性对待“被需要”的重要一环。我们应该认识到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基础上的,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牺牲。
五、结语 “被需要”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态,既具有积极的一面,也存在潜在的风险。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并理性对待这一心态,既要发挥其积极作用,又要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。通过提升自我认知水平、平衡给予与接受以及培养健康的社交观念,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。

更多精彩》
  • 椅子的英语单词怎样写(英文单词:chair)
  • 学英语少儿英语(少儿英语学习指南)
  • 高中思辨类作文(思辨作文)
  • 作文素材初中记叙文(记叙文素材初中)
  • 中考作文网网站(中考作文资源网站)
  • 我的梦想职业英语作文(我的梦想职业英语作文)
  • 有剧情的韩国电影(剧情丰富的韩国电影)
  • 电视剧绝情剧情介绍(绝情剧集简介)
  • 新入职工作计划("入职初期工作规划")
  • 团委工作总结报告(团委工作汇报)
  •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一卷(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)
    2018北京高考作文范文(2018北京高考作文佳作)
    相关文章
    返回顶部小火箭